哈双前路(王岗南大街)道路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第二次公示
一、工程基本概况
⑴项目名称:哈双前路(王岗南大街)道路工程
⑵建设性质:新建。
⑶地理位置:工程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东北林业大学科技园南侧。道路西起哈前公路、东至王岗东路。
⑷建设地点:哈尔滨市南岗区。
⑸建设单位:哈尔滨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⑹工程投资:总投资**9.*万元。
⑺施工安排:计划工期一年,预计于**年*月底前全部建设完成。
⑻工程概况: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排水、照明、交通设施、景观绿化等工程。道路全长**m,红线宽度*m,设计速度*km/h,为城市主干路,采用一幅路双向6车道断面形式。
表1:工程概况一览表
项目 组成 | 工程 名称 | 工程内容 | 工程规模 |
主体 工程 | 道路 工程 | 工程全长**m,东西走向。规划红线宽度*m,设计速度*km/h,为城市主干路,采用一幅路双向6车道断面形式。机动车道宽*m,两边各2m应急车道、2m绿化带、4m人行道。 | 长度(m) | ** |
设计时速(km/h) | * |
红线宽度(m) | * |
断面形式 | 双向6车道 |
机动车道宽度(m) | * |
机动车道面积(㎡) | **1 |
人行道宽度(m) | 道路两侧各4m |
人行道面积(㎡) | ** |
配套 工程 | 照明 工程 | 选用*基*m高(*0W+*0W)双臂路灯,******,双侧对称布置,平均灯距*m。 | 照明灯杆(基) | * |
绿化 工程 | 道路两侧设绿化带。 | 绿化面积(m2) | **2 |
交通管理设施 | 全线新建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标线、防护栏杆、信号灯及交通监控系统等。 | 信号灯及交通监控系统(处) | 4 |
续表2-2-1工程概况一览表
项目 组成 | 工程 名称 | 工程内容 | 工程规模 |
配套工程 | 排水 工程 | 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即雨水经收集后经王岗东路、三环路排至何家沟,污水经收集后排至何家沟截流干线。 | 雨水管线(m) | ** |
其他 设施 | 沿线设置公交停靠站6处。 | 公交站台(处) | 6 |
公用 工程 |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处置 | 本工程不设临时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附近公共卫生间,由市政污水管线收集后,经群力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最终排入松花江。 |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m3/d) | 1.* |
群力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余量(m3/d) | ** |
征地拆迁 | 征地 | 本项目规划用地为哈尔滨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拟通过行政划拨和货币补偿的方式取得,规划用地面积**3㎡,均为国有建设用地。 | 划拨建设用地(㎡) | **3 |
拆迁 | 本项目用地范围内涉及拆迁的工作由道里区政府负责解决,不包含在本工程范围内 |
土石方工程 | 取、弃土石方 | 工程不设取土场,路基填方与换填土方全部从市场直接购买商品石灰土;不设临时弃土场,弃土在施工场区内临时堆存,日产日清,全部拉运至查家土场处置。 | 取土场(处) | 0 |
弃土场(处) | 0 |
挖方量(m3) | **8 |
填方量(m3) | **5 |
弃土量(m3) | **8 |
施工物 料来源 | 本工程不设沥青混凝土拌合站,从市场购买商品混凝土;二灰土、三灰碎石等路基填料不设临时取土场与采石场,全部直接从市场购买成品。 | 沥青混凝土 拌合站(座) | 0 |
取土场(处) | 0 |
采石场(处) | 0 |
工程总投资(万元) | **9.* |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
道路施工期间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为道路封闭对区域交通的阻塞、施工场地风力扬尘污染、施工车辆交通噪声与施工机械噪声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施工产生的大量弃土和建筑垃圾。
******
⑴机动车尾气
机动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是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根据AERMOD模型所做的机动车尾气预测结果,本项目沿线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CO与NO2的小时、日均和年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
⑵交通噪声
本项目道路交通噪声在运营期会对沿线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声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根据预测结果,部分敏感保护目标的昼、夜间室外声环境质量不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相应功能区划标准要求,但在采取安装消声通风窗等防护措施后,其声环境质量可满足标准要求。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
******
做好征地拆迁预先通告与政策宣讲,落实征地拆迁补偿政策,文明拆迁。道路施工期间做好施工区域交通疏导,设置临时便道方便人群出行。
******
合理布置临时占地,减少不必要占地,尽量在施工区域内安排,施工区域外临时占地要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道路行道树拆除必须由市政园林部门组织实行,保留农田表层土。规范施工作业行为,减少对施工区域生态破坏。做好水土流失防治方案,施工弃土沿道路基槽临时存放时要采取压实、遮挡、限高等水土流失防护措施,施工物料在拉运进场后尽快铺装,如临时堆存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
施工期施工人员食宿主要依靠租用民房解决,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进民房所在区域污水收集系统,严禁违规排放;施工机械废水需设置隔油池处理,处理后用于场区洒水降尘。运营期路面雨水径流进入道路两侧雨水管线,做好管线维护。运营期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线,进入群力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松花江。
******
施工期高噪声设备尽量远离敏感保护目标,如无法避开,则根据需要设置隔声设施。施工中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严格限制作业时间,夜间停止施工活动,并给设备操作人员配发必要的噪声防护用具,并制定轮流上岗制度,减少受噪声污染的时间和强度。运营期对敏感保护目标密集的路段,应设置禁鸣、减速等标志,对噪声污染严重的车辆,管理部门应强制配置消音装置,以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养护管理部门应加强道路的养护和管理,保证路面平整度,以减小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噪音。南北广场地下设备间的设备采用低噪声设备,基础采取减振措施,对地面敏感保护目标影响不大。
******
施工期建筑材料运输、堆放时应加盖苫布;大风天气禁止混凝土拌合等易产生粉尘项目的施工;车辆经过环境敏感点时应适当洒水降尘,减小扬尘、粉尘污染环境。运营期对尾气超标车辆进行采取一定限制措施。
******
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交由市政部门统一处理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本工程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道路选线合理,符合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及交通发展规划要求,可以提升区域交通运载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周边人群出行条件,具有良好社会经济效益,通过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不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项目在是施工期与运营期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减缓,可以被周围环境所接受,能够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是可行的。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公众参与的目的是收集项目影响范围内的民众对项目建设的观点、要求和愿望,公众如果对项目持有异议,请在*个工作日内与项目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进行联系。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公众可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凡是与项目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进行联系,联系方式如下:
建设单位:哈尔滨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工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建国街*1号
邮政编码:***
评价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张工
联系电话:*0-****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自公布之日起*个工作日内。
八、公众提出反对意见者,请电话通知或发邮件等告知真实联系方式和反对理由,本评价将联系提出反对意见的公众并就相关合理意见进行落实,提出反对意见的公众个人信息可予以保密。
哈尔滨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三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