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五象大桥—英华路立交工程
第二次项目环评信息公示
(一)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南宁市五象大桥—英华路立交工程
建设地点:南宁市柳沙片区
工程内容:本项目采用菱形立交方案,即英华路主线上跨五象大桥北延长线。主要建设英华路主线上跨部分;对英华路与五象大桥北延长线的交叉口处进行渠化展宽;五象大桥北延长线基本与保持现状,与英华路辅道在地面层形成十字平面交叉口。五象大桥北延长线在K1+*5.*4与英华路K0+*9.*8相交。英华路设计范围K0+*0~K1+*0,设计长度*0m。五象大桥北延长线设计范围K1+*5~K1+*0,即与英华路交叉口范围进行渠化展宽。
建设单位:南宁纵横时代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资质证号:国环评证乙字第**号)
(二)可能受影响的敏感保护目标
大气和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项目评价范围的居民区等
地表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邕江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及拟采取的减缓措施要点
社会环境: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征地补偿问题,避免带来较为尖锐的社会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材料运输与装卸、土石方填挖导致的扬尘,应采取多洒水等措施降低扬尘影响;经预测,项目运营远期,沿线大气监测点NO2、CO的*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浓度值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的二级标准。
声环境:施工对声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运输车辆引起的噪声对沿途居民的生活、工作产生的影响,过往车辆在途经环境敏感点时应尽量避免鸣喇叭,同时施工管理部门应合理安排,尽量减少运送材料的车辆在休息时间经过环境敏感点。
地表水环境:施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营运期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最终排入邕江。
地下水环境:项目挖方路段不会挖至地下水稳定水位之下,填方路段也不涉及填堵落水洞等,路基挖填方不会影响区域地下水水位或水量;化粪池、隔油池、沉淀池挖深应不低于地下水位,在做好防渗措施后,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小。
生态环境:施工开挖和临时占地将清除部分地表植被,可通过绿化得到补偿,项目的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种群结构和物种的正常生存和繁衍构成不利影响。
固体废物:施工期永久弃渣及时运至指定弃渣场并做好水土保持防护措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及时转运至城市垃圾填埋场堆放,对环境影响小;营运期固体废物全线有南宁市环卫部门和城市绿化部门进行收集处理,对环境影响不大。
(四)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及防范措施
项目位于南宁市相柳沙片区,由于南宁市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在运输单位及相关部门加强管理,认真按相关规定进行危险品运输的情况下,本道路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及因此造成恶性污染事故与危害的几率很低。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项目的建设未涉及无法避让的重大环境问题,项目营运后社会及经济效益明显。在本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环保投资有效落实的情况下,项目的建设和营运造成的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
(六)项目公众参与工作方案
1、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
项目影响范围内所有公众,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个体,以及关注本项目建设的其他公众。
2、公众参与主要内容
①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
②本项目对您生活的影响;
③您认为本项目最大的环境影响是哪些方面;
④您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环保措施;
⑤您认为本项目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⑥其他有关环保方面的建议。
3、公众参与的方式
公众可在公示期内,通过信函、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或者其它便利的方式向项目建设单位或项目环评单位索要报告简本,或直接登陆南宁市环境保护局网站(http://******)下载并查阅该项目环评简本,并向项目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反映有关项目环保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环评单位将在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记录、汇总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的宝贵意见、建议向工程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反映。
为使您的宝贵意见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反馈,请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尽量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
4、公示时间
本次征求意见时间为自公示之日起十个工作日。
(七)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项目单位:南宁纵横时代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联系人:邱工
联系方式:**-***5
(八)环评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南宁市高新二路6号
邮编:***
联系人:滕工
电话/传真: **-***5/**-***5
电子邮件:****3@******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见本次公示附件,如需索要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请联系项目建设单位或项目环评单位。
南宁纵横时代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年*月*日
附件
南宁市五象大桥—英华路立交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柳沙片区,拟采用菱形立交方案,即英华路主线上跨五象大桥北延长线。主要建设英华路主线上跨部分;对英华路与五象大桥北延长线的交叉口处进行渠化展宽;五象大桥北延长线基本与保持现状,与英华路辅道在地面层形成十字平面交叉口。五象大桥北延长线在K1+*5.*4与英华路K0+*9.*8相交。英华路设计范围K0+*0~K1+*0,设计长度*0m。五象大桥北延长线设计范围K1+*5~K1+*0,即与英华路交叉口范围进行渠化展宽。
****** 环境现状评价
******
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共有居民区4处。
******
评价区植被以绿化植被为主,植物种类均为常见物种。野生动物为适生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各种常见两栖、爬行类、鸟类等动物等。
******
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工业污染源,区域内主要空气污染源为居民生活废气、现有道路汽车尾气。
全线共设置2个监测点,监测因子CO、NO2 *小时平均值、1小时平均值和PM* 、TSP *小时平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二级标准,达标率均为*0%。
******
项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点位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受现有英华路及五象大桥北延长线交通噪声的影响,临路一侧建筑存在一定的超标现象。
******
本工程位于南宁柳沙片区,已敷设市政排水管网,雨水沿路面漫流进入雨水管后,通过市政雨水管网汇入邕江。
根据南宁市环保局发布的《**年7月南宁市环境质量信息》,7月份南宁市境内邕江7个断面中Ⅲ类水质达标率为*0%,其中水塘江、蒲庙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
根据调查,项目评价范围居民区饮用水为自来水,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未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也不存在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等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
(1)项目建设符合《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其建设对完善区域路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施工运输将带来粉尘污染和噪声污染,在采取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和运输时段、运输车辆出路冲洗、对施工便道及时洒水降尘等措施后对沿线环境的污染影响不大。
(3)项目建设中大型材料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调运将利用现有城市道路作为施工运输道路,对区域部分道路短期内造成一定的交通压力,并带来一定的交通隐患。
(4)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南宁市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项目建设不会对该类资源造成影响。
******
(1)项目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对该区域内交通系统进行统一分流规划,并对施工期间区域交通组织进行公示,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临时交通便道,方便周边居民与车辆出行。
(2)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对施工车辆出入可能影响城市交通的路口,设置警示标志牌并设专人在现场负责施工车辆的通行调配,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为减小本项目施工中对周边居民区及单位通行的限制,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采取分幅、分段施工的方式进行,方便周围车辆出行及停靠。
(4)材料运输避免在交通高峰时段内进行,午间、夜间应避免运输车辆从敏感点附近便道通过。
******
******
(1)项目占地区植被以绿化植被为主,项目建设造成局部范围内植被覆盖率降低,受影响植物均为广泛分布种,不会导致评价区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2)项目建设中沿线受影响的野生动物主要为适生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常见物种,故项目的建设不会导致影响区内动物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
(一)施工期
(1)项目建设应按用地红线进行,严格禁止施工单位随意扩大建设用地。
(2)加强施工期的组织管理,挖、填方施工时,尽量做到先筑挡土墙,随挖、随运、随压。
(3)施工中产生的废渣和表土应及时清运至环评推荐的弃渣场和临时堆土场集中堆放,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用地进行清理、土地整治种灌草或植树绿化恢复植被。
(4)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参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进行实施。
(二)营运期
(1)按项目绿化设计的要求,完成项目征地范围内可绿化地面的植树种草工作,以达到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减少雨季路面径流污染路侧水体等目的。
(2)参考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对项目设置的临时用地区进行生态恢复与绿化,补偿因项目建设导致的植被生物量损失,缩短地表裸露时间,使项目沿线生态环境能尽快达到新的平衡。
******
****** 施工期环境影响
(1)施工期将产生的**m3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和氨氮等。若不加强管理或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将造成地表水体水质严重恶化。
(2)施工期所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为施工作业污水,含有一定的油污和泥沙,如果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导致受纳水体的污染,并可能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3)路基开挖和填筑期将造成较大面积的地表裸露,雨季时雨水冲刷泥土,泥沙随水进入地表水体,将会导致受纳水体悬浮物浓度有较大幅度的升高,若遇连续暴雨天气,降雨量过大泥沙淤积过多还可能会堵塞雨水排水系统。
******
(1)项目营运期的路面径流所含污染物主要源于车辆排气、车辆部件磨损、路面磨损、运输物洒落及大气降尘,其成分为固体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盐等,初期雨水径流会对受纳水体局部水质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但随着降雨的持续,污染物浓度将得到逐步缓解。
(2)本项目周边地块的污水经项目污水管分段收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汇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
(一)施工期
(1)施工场地周围应设置排水沟和沉砂池,对雨水进行沉淀后再排入现状雨水管;施工生产废水进行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隔油池产生的废油应集中收集,并交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禁止随意丢弃。
(2)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由清洁公司定期上门运走处理。严禁不处理任其漫流或直接排入地表水体。
(3)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对施工产生的废渣及时清运,裸露土地应及时采取覆土和绿化的工程措施。
(二)营运期
(1)本评价要求项目污水工程与道路工程、雨水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验收,以保证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污水能够及时进入城市雨污水管网集中处置。
(2)相关部门应定期检查清理道路的雨污水排水系统,保证畅通,保持良好的状态。
******
******
(1)项目施工期废水对水质可能有影响,但采取废水处理措施后影响很小;道路不可渗漏路面可能改变地下水的局部径流途径,但区域地下水流场或水位不会因本项目建设发生明显变化。本项目施工期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
(2)营运期地下水污染源主要是路面径流雨水,但路面径流一般经由市政雨水管网排至地表水系,对地下水无直接影响;此外,道路形成不可渗漏路面,可能改变局部地下水径流途径,但对地下水水位和水量无影响。
******
本项目施工营地应设置化粪池对施工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设置隔油池、沉淀池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化粪池、隔油池、沉淀池挖深应不低于地下水位,并做好防渗措施。
******
******
(1)施工期主要污染来自路面拆除、材料运输与装卸、土石方填挖等导致的TSP污染,沥青铺摊产生的沥青烟。
(2)******,施工道路沿线颗粒物浓度值在距施工红线*m范围内均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的二级标准。
******
评价采用ADMS模式对道路两侧NO2、CO浓度进行计算。根据预测,至营运远期,项目沿线区域NO2年平均贡献浓度,CO、NO2 *小时平均浓度及1小时平均浓度值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的二级标准。
******
(一)施工期
(1)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3-**)、《南宁市市区扬尘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南府办〔**〕*9号)和《五象新区扬尘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依法提请排污申报,编制施工期内扬尘污染防治任务书,并接受有关部门监管。
(2)施工现场应采取围装金属挡板、定期洒水等防尘措施,以降低施工扬尘污染范围。
(3)从事建筑垃圾渣土运输的车辆,要执行车辆密闭化运输,施工现场入口要做到混凝土硬化、配备高压水枪清洗轮胎及车身的洗车平台。
(4)项目所需沥青通过购买商品沥青获取。商品沥青在运输时应采用全封闭式装置,在进行铺装时也采用密封式加热铺装装置。
(5)规范绿化种植标准,原则上绿化带种植泥土要低于路沿石* cm以上,合理设计绿化带种植品种。
(二)营运期
(1)利用植物净化功能,绿化带优先选择具有吸尘、吸收NO2效果好的树种;
(2)加强路面养护和清洁,维护良好的路况,保证汽车在良好的路况下行使,减少扬尘和汽车尾气污染;
(3)交通运管、交警等城市各部门配合,加强车辆监控,减少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上路行驶,降低路侧大气环境污染。
******
******
施工机械噪声在无遮挡情况下,使用单台机械情况下,施工点距场界最小距离为昼间*m,夜间*1m时,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3-**)的要求;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使用情况下,施工点距场界最小距离为昼间*m,夜间*6m时,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3-**)的要求。
******
至营运远期,项目两侧区域满足GB**-**《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的最小达标距离:
英华路西段为昼间*m,夜间*.5m;英华路东段为昼间*.3m,夜间*.0m;五象大桥北延长线北段为昼间*.3m,夜间*.1m;五象大桥北延长线南段为昼间*.7m,夜间*.6m;英华路主线西段为昼间*.4m,夜间*.2m;英华路主线东段为昼间*.6m,夜间*.6m。
****** 主要环保措施
(一)施工期
(1)施工作业严格按照《南宁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及相关规范要求。
(2)禁止在午间(北京时间,*:*~*:*)、夜间(北京时间,*:*~次日*:*)进行产生噪声的施工作业,若因生产工艺要求及其他特殊情况须在进行施工作业的,应当事前取得南宁市建委的午间、夜间施工意见书,由广西南宁五象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生态和环境保护局出具可在午间、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证明,并公告附近的居民,尽量取得当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施工单位应当使用低噪声机械,并注意保养机械,使机械维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操作机械,减少工作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可采取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保护措施,使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二)营运期
建议在项目两侧不能达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