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投资25亿元建农副产品市场(图)
来源:
作者:
虽然坐拥便利的交通优势,株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却一直难以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蔬菜、粮油、水产等市场分散在城区三地,没有形成集聚优势与规模效应——不过,现在整合的时候到了。
10月11日,从权威渠道获悉,我市已经启动建设株洲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拟整合中南蔬菜批发市场、江南粮油批发中心、中南畜禽水产市场,计划在荷塘区明照乡青草坝村建设一个占地849亩的大体量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
株洲国盛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瑞军表示,项目环评已经通过,正在进行土地报批,有望在明年年中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运营。
流失的交易额
作为我市唯一的畜禽水产品批发市场,为配合“一江四港”整治工作,东湖公园旁的中南畜禽水产品批发市场不得不搬迁到芦淞区黄田村的临时地点,而这里属我市畜禽养殖的禁养区。
这大致反映出目前株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尴尬。当前,我市上述三大市场位于城区中心,缺乏发展空间。“此前,受硬件条件所限,这些老旧市场差点影响到株洲获评国家卫生城市。”一知情人士透露。
更为重要的是,株洲是全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地,由于缺乏一个有影响力的交易平台,一些农户不得不借助长沙或者外省的市场,把农产品销往全国,这大大增加了成本。同时,市内也有一些商场前往长沙进货。
杨瑞军说,目前的三大市场已经不能满足株洲的农副产品交易需求。
新市场投资25亿元,30年内不落后
我市新建的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总投资将达到25亿元,其中市场区占地300亩。
“新市场与主城区有一定距离,与荷塘大道、上瑞高速靠近,区域交通条件优越。”杨瑞军表示,市里的要求是,确保新建市场在未来30年内不落后、不搬迁、不重建。
根据规划,新市场将严格功能分区,市场区将建立蔬菜水果交易区,粮油干货交易区,水产品、肉禽及其制品交易区。
同时,按照现代农副产品市场的要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动物检验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监控中心、电子交易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
“住宅区与市场区会完全分开,消除目前各个市场‘前店后房’的弊端。”杨瑞军说,整个市场农副产品年交易量有望达到200多万吨。
“本地如果有个强有力的交易平台,将促进株洲农副产品走出去。”业内人士表示,株洲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有望以独特的区位优势辐射湘赣地区,从而比肩长沙的红星、马王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来源:株洲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