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唐高速通车承德有了首条陆路出海大通道
燕赵都市网讯(记者陈宝云)11月8日,承唐高速公路举行了隆重的通车仪式,这标志着承德第一条陆路出海大通道正式建成。这个项目的建成,不仅使承德“辟通港口”的交通建设目标得以实现,为“一环八射”的高速公路骨架添上浓重的一笔,也为承德“十一五”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的实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停工致工期紧张
承唐高速公路建设工期是3年,由于气候因素,有效工期更短。面对重重大山、道道沟壑,如何早日“天堑变通途?”
一位南方施工企业负责同志告诉我们,“开始的时候,一到施工现场就发愁。作业点在半山腰上,根本无路可走,别说要把几十吨重的设备、大批的原材料运上去,就是人往上爬都困难!”
据了解,承唐项目的施工现场大多在远离现有公路的深山区,便道的开通工作占用了施工队伍很多时间,很大精力。全线开辟施工便道的土石方量就达到122万立,相当于一条40公里标准二级路的工程量。少数地形更艰险的标段历时半年才形成主体工程的作业面。
其实感到困难大,工期压力大的地方还远不止这些。
2008年汶川地震,四川籍农民工大量返乡,个别标段出现了“用工荒”,使工程脚步一度受阻。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工程必需的炸药等火工器材受到严格管控。全线石方爆破被迫停工,前后影响长达3个月,工程进度再度受到冲击。还有,当年钢材、水泥、燃油、地材等筑路材料价格大幅飙升,施工企业的建设成本徒然增加,生产积极性明显受挫,情绪一度低落。
尽管工程一再停工,但建设者们经过短暂调整后,又重新投入到了紧张的建设中。到2009年年底前,路基土石方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均完成工程总量的95%以上。此前因种种原因造成的进度损失终于被夺了回来!
多项新技术服务高速建设
11月8日,记者乘车行驶在承唐高速上,随处可见开山劈石的路段。据介绍,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爆破精度,减轻对周边村民房舍的影响,交通部门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研究出“毫秒微差控制爆破”技术,保证了近距离爆破的精度和安全。
为了考虑将来公路运营的实际需要,承唐高速全线所有隧道照明都采取了LED节能灯具。此外,高速管理处还与长安大学合作,应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结构,既可节约工程成本,又可大幅减少路面横向裂缝。
与自然相协调,是工程的又一个理念。承唐高速全线大大压缩了砌体防护,对土和土加石上边坡采取了厚层基质喷播植草和挂毯植草技术,增加了美观效果。为了使隧道进出口与周围山体自然景观协调,高速建设管理部门还对每个洞口绿化、防护方案都进行了充分的设计比选,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工痕迹,增加工程的明快与自然。路上所有隧道进出口都用彩灯勾勒轮廓,铺设彩色路面,在增加安全性的同时,更增强了亮丽美观的视觉效果。
另外,记者还看到在新通车的承唐和承朝高速每一座隧道入口处,都有一段长几十米的红色路段。据承德市交通局副局长于凤江介绍,这些红色路段有防滑和提醒司机两个功能,“下面是树脂层,上面是陶瓷颗粒,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另外,刚进入隧道时,明暗差别比较大,容易影响司机的视线,而铺在隧道入口处的红色路段,可以对视线起到一种缓冲作用,增加通过隧道时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