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明春电力供需形势及应对措施
来源: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作者:
今年以来,受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全市用电快速增长。元至11月份,全市全社会用电88999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0.46%,其中工业用电65921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1.56%,用电量和增幅均创历年来新高。目前正值电力迎峰度冬的关键时期,用电需求旺盛,但全省主力统调电厂电煤库存快速回落,今冬明春电力保供又将面临十分复杂和严峻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电需求旺盛。今冬明春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经济三年翻番两年实现”目标任务的冲刺阶段,也是刹好“十一五”的尾,开好“十二五”的头的关键时期。受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强势拉动,今年电力迎峰度冬期间全市用电负荷及用电量将进一步增加。加之随着一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建成投产,将成为拉动全市用电增长新的增长点。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测2010年电力迎峰度冬期间,襄樊电网最高负荷预测将达150万千瓦以上,最大日电量将达3000万千瓦时以上。
(二)电煤资源紧张。入冬以来,全省水电厂进入冬季枯水期,水电机组仅参与调峰,火电机组成为电源的重要支撑,对电煤的需求大幅增加,但电煤资源持续紧张。从全国来看,今年电煤资源是刚性紧张。从全省来看,虽然今年前三季度电煤库存一直处于高位,但10月份以来,受电煤资源紧缺、价格高涨、运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全省统调电厂电煤库存从368万吨迅速下降至227万吨左右,襄樊电厂电煤库存也从40万吨下降至22万吨左右。目前,电煤价格进一步飙升,企业已不堪重负,且随着春运来临,运力将更加趋紧,如果出现缺煤停机,全省电力电量平衡将被打破,势必出现电力紧张局势。
(三)地调电厂调峰能力弱。我市没有自己可调度的大型水、火电作支撑,地调电厂容量小,调峰能力相对薄弱。目前,安能热电厂、二汽自备电厂和湖北化纤自备电厂存煤均在20天用量以上,但3家电厂装机容量为仅10万千瓦,且主要用于自发自用,对改善今冬明春电力供需形势的作用不大。全市地调水电厂装机容量14.75万千瓦,均为径流式小水电,对降水的依赖性较大,由于近期持续干旱、降水量持续减少,各水电厂水位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同时南河流域各水电厂和峡口电厂担负着保证下游地区农业灌溉用水的任务,造成目前各水电厂水位普遍不高,受此影响,目前地调水电最大出力水平仅在8万千瓦左右,只可用于电力严重紧缺时段的顶峰和调峰,随着发电出力存水减少,若后续没有较大来水作为补充,出力水平还将逐步削弱。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将密切关注电力形势变化,全力做好电力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保障工作。一是着力抓好组煤保电工作。按照省经信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市委唐书记“今后要把预先储煤作为一条政治纪律完成”的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督促、协助发电企业和电煤储备中心做好储煤工作,并按照“以煤定发”原则,积极争取省经信委向我市倾斜发电、用电指标,最大限度满足我市用电需求。二是切实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全市实行计划用电,本着保民生、保重点、保支撑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100户重点企业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对县(市)区下达日用电负荷曲线,按计划用电;鼓励和支持企业调整生产作业班次,组织好夜班生产;引导企业科学安排高电耗设备开机方式,多用低谷电;对黄磷、化肥、小水泥企业以及其它投入产出效益低的企业实行停产检修,对建材、冶金等高电耗企业连续作业实行限电和轮流停产让电措施,使有限的电力发挥更大效率;抓住现阶段电力供应形势尚好和元旦、春节期间电力保障供应充足的有利时机,鼓励和引导企业抢电生产,特别是高耗能企业不得安排停产检修。三是合理组织地调电厂顶峰出力。在用电高峰和电力紧缺时段,安排好地方小水电发电顶峰出力,组织好企业自备电厂多发多用,减少对大网功率的吸收,以缓解全市用电的压力。四是加强舆论宣传,举全市之力共渡难关。一方面,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对用电形势进行正面报道和引导,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在供电紧张时期,关闭城市景观灯、亮化工程、商场履带电梯和城市广告灯箱用电,抓好节电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提倡“节约每1度电”的做法,营造全社会节约用电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