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拟开工5座高架 加快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
合肥晚报
作者:
昨天(4日)上午,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今年拟开工的5座高架工程建设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在“十一五”时期建成金寨路高架、长江西路高架,南北高架一号线、裕溪路高架工程快速推进的基础上,“十二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拟再开工建设合作化南路高架桥工程、南北高架一号线滨湖段、阜阳北路高架工程、铜陵路高架工程、胜利路畅通工程等5座高架工程。
据了解,合作化南路高架工程北起五里墩立交桥,南至南二环路,全长约4公里,高架和地面均为双向六车道;南北高架一号线滨湖段工程北起繁华大道,南至方兴大道,全长约8.5公里,高架为双向六车道,地面道路为双向六至八车道;阜阳北路高架工程北起东方大道,南至沿河路,全长约9.2公里,高架为双向四至六车道,地面道路为双向六车道;铜陵路高架工程北起北二环,南至望江路,并与北京路及南北高架一号线中段相接,全长约8.2公里,高架和地面道路均为双向六车道;胜利路畅通工程南起环城水系桥,北至合肥火车站广场,全长约3.3公里,高架段双向四车道加紧急停车带,下穿段双向六车道。
会议认真研究了5座高架工程的线路布局、道路规划、立交节点、工程概算和涉及的拆迁等情况,在统筹考虑交通出行需要、沿线具体情况等基础上,就工程招投标、建设时间、方案优化、开工准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议认为,“十一五”以来,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我们突出交通先行,按照“强攻主动脉、健全微循环”的思路,加快以路桥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大建设”,累计投入107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9倍,建成道路770多公里、桥梁99座,一举拉开了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骨架,推动城市形态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也推动了城市交通由单一到立体、由封闭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跨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交通先行,同步推进老城区交通疏解和新区路网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会议指出,交通是城市的血脉。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着力把合肥打造成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确立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发展定位”。这就要求我们围绕未来城市发展的人口边界,按照到2050年城市人口800万至1000万的规模,按照“十二五”时期新增100万人口的预期,认真研究包括城市交通在内的承载能力建设问题。应该看到,建设城市交通,不只是为当代人而建,更是为子孙后代而建;不只是要适应当前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要求,更是要满足未来建成区域性特大城市的需要。在城市交通建设中,既要着眼于方便人民群众日常出行,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地下、地上同步推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又要考虑到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以高架桥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城市组团之间的快速路网体系。同时,要适时开工建设一批支路,加强各种交通方式和道路的互联互通,更好地让合肥成为一座“动起来的城市”。
会议强调,无论是从城市发展的需要考虑,还是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出发,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架工程建设。在高架工程建设中,要提前做好管杆线先行入地工作,明确责任、时限和标准,确保各项工程又好又快地推进;要科学统筹施工中的交通组织工作,在摸清相关路段交通流量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合理确定各项工程的开工时间和建设时序。对于一些因封闭施工可能带来的交通不便,要开辟一些可替代的通道,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全社会都了解快速路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进一步营造一个人人关心、个个支持的良好氛围,更好地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建设我们的共同家园。特别是,要以敢于负责的态度、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拆迁安置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可结合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来进行,但都要在细致摸底、严格“清户”的基础上,坚持先拆违、后拆迁,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决不允许非法利益合法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