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探访 2月15日,春节长假过后
-第二次探访 2月19日,南京版限购令出台之前
-第三次探访 2月20日或22日,限购令出台后
本报地产评论员 刘 莉 李汇丰 高宏年
赵晓黎 金海亮 徐巧燕
实习生 徐娟
在“新国八条”、房产税、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南京版“限购令”等众多调控政策扎堆出台的背景下,楼市成交应声而落,市场上对于房价的预期也正悄然发生变化,甚至有专家表示房价下跌的拐点已经到来。
在第三轮调控的重压之下,南京楼市的真相究竟如何?各大售楼处的人气怎样?房价较年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随着调控的深入,今年南京房价还能涨多久?
春节长假过后,《扬子楼市》地产评论员全面出击,对南京楼市八大片区的97家在售楼盘进行了摸底调查,探访共进行了三次,以实地感受楼市的微妙变化,了解限购令等政策对南京楼市的影响。
本报地产评论员李汇丰河西报道
河西:大户豪宅进入“冰冻期”
河西板块节后一开始情况还不错。2月15日,在奥体南部一家高档楼盘的售楼处,一位销售经理表示,从节后的来电来访量来看,人气没有明显下降。而在刚刚过去的上周六,365地产家居网还组织了3辆大巴车、共计百余人参加了河西看房。值得注意的是,交流中表露出较强购买意向的客户并不多。“虽然要给儿子买婚房很着急,但我想还是看南京细则出台后再做决定。”一位陈老太太的表述,代表了很多看房者的观点。
限购令出台后,改善、投资型客户较为集中的河西板块,一些楼盘开始出现明显的“受伤”迹象。2月20日,在一家滨江楼盘的售楼处里,笔者蹲点一个小时,只碰到了两组前来看房的买房人,而且其中一组客户所呆时间不过几分钟。
而限购令出台前笔者探访的一家楼盘,日均来访量已从此前的10组左右降为了1组左右。“我已经做好了今年低收入的准备。”这家楼盘的销售负责人半开玩笑地表示。他认为,在限购结束之前,客户多为多套房业主的河西楼盘,将面临一个痛苦的冰冻期。“特别是对那些户型较大的房源,如160平方米以上的,限购令真的很可怕。”
本报地产评论员刘莉城南报道
城南:主城价格低谷仍受青睐
2月15日,笔者探访了城南的多家楼盘。地铁一号线中华门站附近的德盈国际广场现场人气不错。售楼先生笑着说,“我们的精装平层房源是65年产权,总价不高,情人节那天来看房的年轻人很多。”
限购政策出台后,笔者再次对城南楼市进行了探访,发现城南楼盘目前的人气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而住宅限购对于一些产权在40年的商业办公楼盘来说反而还有一定促进作用。笔者在德盈国际广场停留了十多分钟,发现看房的人一直没断过。
周边凤凰和美的售楼处在限购后也不乏看房人。谈及限购对市场的影响,凤凰和美的售楼小姐表示,城南是主城价格低谷,没有多少泡沫,买他们房子的主要是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只要产品性价比高依然会买,“像我们这样的价格,你以后要买只能到江宁了。”
本报地产评论员徐巧燕仙林报道
仙林:售楼员成了限购令“解说员”
在春节长期后的一周里,仙林板块的开发商很快就已经感受到购房者来访量的下降。在鸿雁名居,笔者咨询的半小时内,该项目案场仅来了1组客户。而在限购令出台后的本周,很多刚性需求出手时就更加谨慎,而投资客则基本绝迹。鸿雁名居现场销售人员表示,现在他们往往会帮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出谋划策。“如对一些已经被限购的客户,我们会建议客户先卖掉手头的房源,然后再购进自己需要的新房,进行房产优化。”不过,鉴于很多购房人对于目前的限购令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该项目售楼处每天都要进行讲解和沟通工作。
而附近的仙龙湾开始卖商铺了,由于商业地产不在限购范围内,因此倒是吸引了一些投资客前去咨询,不过大多并不急于出手。
本报地产评论员金海亮江宁报道
江宁:有售楼处上午就锁大门
2月15日,在一家地铁楼盘的售楼处,原本聊天的售楼人员看见有人来访略显吃惊,其客户登记簿上年后登记的只有寥寥几人。而莱茵铂郡的售楼处门口虽然铺上了喜庆的红地毯,但里面却很冷清。笔者刚进入样板间,就被销售人员喊了出来:“不好意思,我们要开会,一会门都要锁了,你下次来看吧。”这头刚讲完,售楼处大门就挂上了锁,笔者还是从后门才得以出去,而此时还是上午时间。
限购后的江宁楼市更加低迷。在江宁天元路一家楼盘的售楼处,一位案场经理介绍,他们项目本周二一整天只有3组客户来访,平均每位售楼员还接待不了一组客户。“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都很没有积极性,我能感受到士气低落。等待的滋味真不好受啊。”
本报地产评论员高宏年城北报道
城北:刚需购房者也在观望
2月15日10点,在迈皋桥板块某楼盘售楼处,七位销售人员在前台齐整而坐。在笔者所待的约20分钟时间里没有购房者上门。
2月22日早上10点,笔者再次来到那家楼盘,接待人员表示,“我们针对客群以刚需为主,所以限购令总体影响不大。”不过,这位销售员承认,目前即使是刚需购房者也是在观望,出手的仍不多。
随后,笔者又来到去年底开盘的复地新都国际,可能是品牌的因素,这里的人气还不错。半小时内,案场有3组客户到访,其中有两组是全家出动,属于典型的改善型购房者,另一组是一对年轻人。据了解,这些客户都不属于限购的范围,他们正是开发商争取的对象。
本报地产评论员刘莉城中报道
城中:商业办公房源人气不错
笔者2月15日在侯家桥16号售楼处的销控表上看到,年前开盘的房源最贵的也只有70万多,已经只剩最后两套。登记本显示,节后一周多的时间就有好几页意向客户了。
2月22日,笔者第三次来到该楼盘,正巧还有一对夫妻正在询问新房源信息,准备投资。“油价涨了,打车费也要涨了,指望房价下跌是不可能的”,金女士表示,但限购对其的确有影响,由于她和老公名下已经有两套房了,想投资只好考虑这种商业办公性质的房源。
而城中一家住宅楼盘的现场与限购前相比略显冷清,只有笔者一个看房人。从现场销控表上看,一周的时间房源销售没什么进展,销售均价也仍为3.8万/㎡。
本报地产评论员李汇丰城东报道
城东:房源少市场变化不大
在城东,由于不少项目前期房源已经基本售罄,或者新房源还未推出,再加上总体楼盘数量有限,因此对于市场的变化感受不是很深。“春节后每天来看房的大概有五组左右,可以说是不温不火吧。”城东一家楼盘的案场经理表示。
限购令出台后,房源较少的城东变化不大。以紫金东郡为例,前期由于定价较为合理,房源去化速度很快,目前仅剩几套大户型的花园洋房。这种情况下,很难看出市场的明显变化。但即使是这样,主要针对改善型客户的城东楼盘,也颇有危机感。“大家即将新推的房源面积较大,限购令出台之后,大家对于后期的销售还是比较担忧的。”一家楼盘的销售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