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渔安新城拆迁“拆”出数百物管股东
来源:
作者:
前不久,云岩区黔灵镇渔安村的郑福友告别了以前那间破旧的村屋,携全家老小入住东线回迁安置区的新居。新鲜的是,像他这样的回迁户中,很多人不仅是小区的业主,还是小区物管公司的股东。
“与以前相比,村民们搬入的新居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安井村村委会负责人徐继余说,村民入住“渔安新城”后,小区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由村民们自主入股、自主经营、自主管理,一方面保证了小区的运作,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让他们以保洁员、保安、园林工、水电工、管理者的身份走上工作岗位。
作为我市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空间发展策略中的东扩重点项目,云岩区东线的渔安安井片区将建成一座集文化、旅游、商业、办公、居住于一体的生态文明新城。云岩区在东线开发建设中,始终恪守和谐拆迁的理念,以情动人,以诚感人,以理服人,积极帮助村民解决就业和生活保障等问题,使村民们从“被动拆迁”转变为“主动拆迁”,有效地推进东线城镇化改造的建设步伐。
“拆迁中,难免有个别重点户,指挥部的人刚开始入户做工作时,他们往往态度生硬,经过几天耐心细致的政策讲解后,这些重点户都能改变想法,同意拆迁。”徐继余介绍说,指挥部组织3批进村入户工作组深入拆迁户家中,与拆迁户面对面沟通,做到敲开门、入进户、见到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宣传工程项目意义,说透拆迁安置政策、标准、好处、操作程序,以符合民意的安置政策给了群众“定心丸”。
据云岩区东线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刘德伦介绍,指挥部在建设之初就下大力气抓好村民的安置就业工作,确保村民成功由“农”转“非”,“失地不失业”,从而实现“农民居民化,农村城市化”,加快转型速度,真正做到拆迁户生活有保障、就业有基础。
听说自己的房子划入东线路网建设的规划内,年过半百的杨婆婆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她说:“老房子要拆,我当天就主动跑去指挥部申请拆迁,老房子住了那么久,政府能给我换新的,还不赶紧搬?”如今,杨婆婆每天都要在工地周围溜达一圈再回家,看看“未来新家”每天的变化。
据了解,目前东线回迁安置区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峻工,40万平方米的新房拔地而起。6月底前,渔安安井片区的800户拆迁户将全部入住回迁安置区一期。同时,该片区还将投资22亿元,开工建设70多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区二期,并在今年内完成主体工程。
■记者手记
设身处地才能和和气气
要拆旧房屋,先“破”旧思想。拆迁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群众有后顾之忧。而在云岩区东线开发建设中,政府设身处地为居民利益着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而获得大多数居民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
从“被动拆迁”到“主动拆迁”,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进步。这一进步中,不仅蕴含着“拆”得有理有利有节,更意味着“迁”得有法有情有义,让群众在城市建设中有更强的“主人翁”意识,而不是站到对立面。(记者 周小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