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QQ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咨询热线:010-68703038
当前位置:行业资讯
打造坚强智能电网 服务四川经济发展
来源: 新华网眉山 作者:

最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指出,中国将把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四川省电力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在认真学习温总理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公司提出,要积极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四川电网建设,以电网发展带动公司发展,以公司发展促进电网又快又好发展,既解决四川电力市场问题又解决了发展问题,又为四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四川水电呼唤特高压

四川水电富甲天下。"云气西行,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四川处于我国大陆地势上从第一极向第二极的过渡地带。这一独特的地貌,使众多河流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一泻而下进入四川盆地,造就了富甲天下的水电资源。四川水电资源一是量大,理论蕴藏量1.4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2亿千瓦,均占全国的1/4以上。二是集中,全省大小河流1300余条,水电资源在1万千瓦以上的就有850条,且主要集中在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这"三江"上,"三江"是举世罕见的水电富矿区;三是开发条件优越,主要河流地质地形条件好,淹没损失和移民搬迁少,技术经济指标评价好。

目前,四川已开发水电2359万千瓦,仅占技术可开发量的19.6%,具有良好的水电开发前景,全国规划的13大水电基地就有3个在四川。于是,"四川水电"已不仅仅是"四川的水电",更是打上了"中国的水电"的标志,成为全国的财富。作为水力资源泱泱大国,却有4/5的发电量来自火电,这个结构是非常不合理,让水电"升位",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

水电开发潮涌川江。"终古平成思禹绩,乾坤准信等浮沤。"四川对江河的开发和利用古已有之。大禹治水所衍生出的丰富意义,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为华彩的一章,为后人所传诵和借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开发四川水电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古往今来,巴蜀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水电开发亦然。四川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水电资源开发,将水电列为全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规划建成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目前,国电集团挺进大渡河,华能集团挥师岷江,二滩水电开发公司屯兵雅砻江,长江三峡集团镇守金沙江,华电集团入主杂谷脑河,大唐集团瞄准涪江……据统计,四川省境内目前开展前期项目的水电站装机,已经超过了4000万千瓦。以溪洛渡建设为开端,金沙江中下游将规划建设12座梯级电站,装机总容量为5858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632亿千瓦时。到2025年,雅砻江流域拟定开发的11级电站将全部开发建设完毕,装机总容量为2592万千瓦,年发电量1500亿千瓦时。到2010年底,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川电外送能力600万千瓦;到2020年底,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达7300万千瓦左右,川电外送能力将达到3330万千瓦左右。

当然,必须清醒看到:由于四川水电大多处于西部高山峻岭之中,海拔高、地形地势险要,森林覆盖面大,线路走廊问题成为水电开发和外送的制约因素。

优化资源配置正当时。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电力负荷需求大。而资源分布则是西部多水,东部地区则资源贫乏。开发四川水电,实施川电东送,既解决了四川水电的出路问题。又有力地支援了华中、华东等缺电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四川水电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平衡,同时,跨区域电量互换互济,有利于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地域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从四川省内电力市场需求预测看,今后一段时期,四川水电在省内是无法完全消纳的。今后十年,四川富余电力外送要求巨大。四川2010年、2015年、2020年的电力富裕量分别将达到650万千瓦、2080万千瓦和2600万千瓦,必须将相当大一部分送出省外,才是实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唯一出路。

四川发展格局需要特高压

有利于构建和谐四川和灾后重建。电力供应关系到各行各业,涉及千家万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四川省电力公司作为担负着全省80%以上供用电和川电外送任务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个进程中,肩负着繁重而光荣的任务,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满足构建和谐四川的用电需求,另一方面要为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一强三优"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持,这是摆在公司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从近年来我国出现的电力"瓶颈"制约和电力无序发展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表明,构建和谐社会,电力的健康有序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缺乏坚强电网的强力支撑,和谐四川的建设无疑将欲振乏力。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以及四川省委省政府"两个加快"的决策部署,四川灾后重建的步伐加快,投资步伐加快,四川电网建设必须跟上发展的节奏,适度超前发展,确保四川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用电。这既是四川省电力公司积极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的务实之举,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有利于确立四川水电能源基地战略地位。四川作为全国水电资源最大的省份,其水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纳入全国能源总体规划。这一方面是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需要;二是大规模水电的开发必须依赖于全国的资金和技术,举全国之力才能办到;三是仅在省内无法消纳如此多的电量,从电源结构和电源支撑的要求,只有外送也才能为四川火电和核电装机留出空间。因此,四川水电如何外送一直是长期研究的课题。采用特高压方式输电,使四川通过坚强庞大的特高压电网与华中、华北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是四川水电得以外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四川作为在全国能源体系中的极其重要的大能源基地的作用将得以凸现,有利于四川在全国经济及能源战略地位的提升。

有利于将四川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特高压的外送,解决了四川丰水期水电外送的难题,为四川水电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外送保证。以2008年为例,特高压年度外送计划30亿千瓦时,为在川参与外送的水电企业增加了330个利用小时,由于发电空间的拓展,使全川水电平均增加了180个利用小时。2009年川电计划外送80亿千瓦时,平均增加水电发电利用小时470小时。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发电利用小时普遍下降的大形势下,四川水电的发电利用小时在增加。自1997年以来,川电已外送达473亿千瓦时。

无疑,由于特高压的建设,将形众多的经济圈、经济带、经济走廊。如果说坐落于川江上的座座电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特高压就是串起珍珠的那条闪亮的银线;如果说这串珍珠挂在四川颈项上是无价之宝,那么由特高压串起的中国经济发展蓝图上,四川将是最耀眼的那一颗。

有利于支撑四川"工业兴省"战略。就四川电网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多年来的"重发轻供",造成了电网建设欠账太多。相对电源建设而言,电网发展已经滞后。加之没有形成常态的还贷机制,长期缺乏建设资金,使得四川电网"体弱多病":低压配电网多,网架结构薄弱,大区联网滞后,设备与技术老化,输配电能力不足;高压电网覆盖面小,稳定水平低,配网薄弱,容载比不足。四川的500千伏网架是随着二滩电站的投运而配套逐步建成的,目前还非常薄弱,仅二自线近年来就多次发生塔基垮塌事件,2008年的冰冻雨雪和地震灾害更让我们看到加强四川电网建设的必要性。现在500千伏电网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四川大环网;220千伏及以下配网覆盖面小、容载比不足。老旧设备较多、效率较低、供电的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不足。电网主要沿铁路线分布,向沿途大中城市供电,几乎没有伸入水电资源富集的西部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随着城网改造和农网改造的进行,供电能力有所好转,但由于需求太大,资金缺口大,局部电网滞后,送电和用电受阻,高压变电容量不足、网架薄弱的问题仍很突出;二滩等主力电厂远离负荷中心,联系比较薄弱,受线路输送能力和安全运行限制,有电"送不出、落不下、用不上",既不能满足全省工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现有的送出能力也不能适应打造水电支柱产业的需要。建成的特高压工程,大大促进四川电网与华中、华东电网交易电量,促进不同地域的水火互济和丰枯互济,形成丰期送得出、枯期进得来的良好局面。

实践证明,将四川的水电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实现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业兴省、工业强省、工业富省",需要坚强的特高压电网作依托。四川凉山州依托500千伏二自线,抓住9个百万级电站在境内建设的有利时机,将发展水电这一绿色环保清洁能源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年年财政增长幅度排名全省前五,凉山州这个贫困民族地区的综合实力也由十名之外跃升至全省第八位。州委、州政府展望未来十分乐观,随着电源点的逐步投产,电网的不断强大,凉山经济将会有质的飞跃。

有利于四川投资拉动和扩大就业。首先是投资的直接和间接拉动:2006-2020年,四川水电开发投资约4000亿元,带动GDP增长数万亿元。2007~2020年间,特高压输电通道及配套线路投资约1000亿元,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必将拉动地区经济的大幅增长。

其次是税收的增加:到2010年,电力销售可累计增加增值税和地方税140亿元。虽然目前输电电量税收还未与地方税收挂钩,但可增加电网公司的输电收入和税收,且相关各方也正在提出研究输电与沿线地方税收分享的可能和办法。

第三是创造就业机会:中国科学院曾就锦屏一级水电站建设对四川省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做过一项研究预测。报告指出,除了能推动我省5000亿左右的经济增长外,雅砻江水电开发还将带动就业。按照一年260个劳动日计算,雅砻江流域近3000万千瓦装机的建设相当于提供了115万个就业机会,平均每年可安排约7万人就业。特高压输电上千亿的投资,必将为四川提供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三、特高压并不遥远

特高压掀起盖头。特高压特在何处?据专家介绍,首先是输送容量大。单回1000千伏交流线路的自然功率在500万千瓦左右,单回±800千伏直流线路按目前的技术水平,最大送电电力为600万千瓦左右。其次是输电距离长。交流1000千伏的合理输电距离为1000~2000公里,输电距离超过1500公里时,±800千伏直流输电方式在经济上有明显的优势。三是效益高。可实现大规模、跨地区的资源优势互补,通过联网,可得到错峰、调峰、水火互补、互为备用、减少弃水等联网效益。一回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的输电能力相当于4~5回500千伏线路。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可有效的减少输电走廊,节约土地资源。可优化联网效益,降低运行成本,可节约电网投资和减少占地等。因此,有较明显的优势。

特高压亲近四川。建设特高压骨干网架,可以充分利用四川现有资源,有利于四川水电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500千伏电网基础上发展特高压网架,其电压等级匹配合理,经济性好,适应性强,有利于推进四川电网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输电能力不足等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特高压电网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引导四川电源合理布局,促进电源的集约化开发,实现电力工业协调发展。正如一省领导讲:从四川的情况看,已经具备建设特高压电网的条件,一是水电基地已具规模;二是近年来全社会用电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因此,应充分利用特高压实现跨大区、跨流域水电互济、实现更大范围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今年8月22日,在视察了"向上"线之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郝士权就感慨地说:"感觉很震撼,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的输电容量、等级、距离都创造了世界第一。这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建成必将大大地带动我省水电开发,也会在就业、税收、环保等方面创造诸多价值,让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我省的能源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特高压呼之而出。电网是公司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电网建设,打造坚强电网,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题中应有之义。国网公司刘振亚总经理要求:建设特高压电网宜早不宜迟。越早,就越能让中国有限的能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电力资源,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用电需求;有利于发挥东西部地区各自的比较优势,缓解东部环保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电网电源协调发展和电网技术升级,从根本上解决电网发展滞后问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此,四川省电力公司确定了遵循客观规律,坚持适度超前,不断完善电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化电压等级和电网结构的基本建设思路。并有意识地加大发展特高压电网宣传力度,争取各方支持,积极推动在川项目相关工作顺利进行。

特高压构建战略高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为四川电网提供了发展壮大的机遇。只有抓住机遇,四川电网才能在全国联网中占据制高点,在东西部水火电资源的合理配置中把握主动权;四川经济在催生着自己的经济圈的同时,在全国特高压经济圈中站一席之地。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根据国家特高压电网总体规划,2020年前后,在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将以华中~华北~华东构成的坚强同步核心电网。"十一五"末到"十二五"期间四川将规划建设交直流特高压工程。四川省特高压电网将建设"东西三回大通道,南北双向互通路"。即西起雅安,南经乐山、自贡、泸州、重庆、湖北至华东,北经德阳、达州、万州、湖北至华东的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建设西昌至华东的±800千伏直流工程,形成川电外送的大通道。并力争2010年左右在四川省建设全国第一条特高压交流送变电正式工程;在2012年左右,利用长河坝、大岗山、黄金坪、泸定等大型水电站陆续建成投运的时机,开展大规模特高压交流送变电工程建设,形成较强输电能力的特高压交流送电系统。结合锦屏电站的建设,规划建设一回锦屏~华东±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向华东送电630万千瓦;结合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等电站建设,规划建设3回±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向华东、华中送电1080万千瓦;结合大渡河流域的开发,规划建设双回雅安~乐山~重庆~湖北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川电外送容量达到600万千瓦(不含锦屏送电);同时,在四川的雅安、乐山地区分别建设一座百万伏交流变电站。

"十三五"期特高压电网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形成三回雅安~乐山~重庆~湖北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到2020年川渝断面形成8+3的输电格局(3回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8回500千伏线路),川电外送容量达到2430万千瓦(不含金沙江下游梯级外送容量)。其中通过交流1000千伏特高压通道外送容量约1050万千瓦,通过交流500千伏通道外送容量约750万千瓦,通过±800千伏直流通道外送630万千瓦。通过雅垄江、大渡河及岷江等省内水电的开发,到2020年在满足本省及重庆用电后可向华东、华中四省送电1800万千瓦,前景十分广阔。

"以水兴邦,和夷底绩。"全国电网一盘棋,四川水电唱大戏。唱好"川戏",打造经济圈,大局决定成败,高度决定成败。四川省电力公司必须围绕省委省政府"两个加快"的中心任务和"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宏伟蓝图的实现,牢牢把握大局,抓住先机,掌握主动权,在全国大联网中加快电网、特别是特高压建设,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占领战略高地。造福四川,造福四川人民,四川电力的明天将因此而更加璀璨、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