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村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年度计划
来源:
南京日报
作者:
时近年底,今年南京市的农村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年度计划,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近日,记者赴工程建设任务工作量较大的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等区县采访时发现,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市水利局一手抓当前工程建设,一手谋划明年工作安排,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梳理出灌区节水改造、圩区综合治理、节水灌溉园区建设和生态小流域治理等4大类工程,为明年工作起好步、开好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6个村庄改善用水条件和居住环境
市水利局一项统计显示,截至12月,我市已完成农村水利投资总额约4.5亿元,创历史新高。累计完成2009年度农田水利建设土方3436万方,其中县级河道疏浚10条,长度79.5公里,土方317.6万方;乡级河道疏浚172条,长度474.5公里,土方926.5万方;村庄河塘疏浚1562面,土方1156方;丘陵山区蓄水塘坝新建、扩建606面,增加蓄水1295万方;圩堤加固83.7公里,土方369万方;完成配套建筑物1267座,这些水利工程项目完成,大大提升了水利作为基础设施,防洪保安,灌溉排涝能力。
特别是在民生水利建设上,今年的每个农水项目,都紧扣农村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做文章,让水利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百姓。通过以农村河道河塘疏浚整治为抓手,让长期淤积、垃圾遍布的沟渠、塘坝恢复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模样,改善了216个村庄用水条件和居住环境。通过实施农村灌排改造工程,20座农村重点泵站,60座村级小泵站一年内完工,改善排灌面积11.5万亩,低产田变成高产田。通过农村改水工程的扎实推进,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流进了11万户农村居民家中。
编制完成2010―2015年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今年10月,市水利局组织干部赴扬州考察学习农村水利建设的经验,回来后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组织人员编制完成了《南京市2010―2015年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当前正围绕我市农业生产布局“1115”工程,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与此同时,水利局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研究,完成了《农村河道生态环境研究及应用》科研课题,不仅顺利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还获得了省水利科技一等奖;完成了全市节水灌区规划修编和全市中型灌区规划修编工作,用理论指导实践,取到了很好效果。
针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不足,市水利局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各级管护责任,使工程日常维护有人管、环境保洁有人干,水利工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确保“十一五”水利建设圆满“收官”
按照全市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的相关意见,2010年主要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圩区综合治理、节水灌溉园区建设、生态小流域治理等4大类工程。
其中,灌区综合治理针对我市丘陵山区地形特点,实施蓄、引、提、“长藤结瓜”式灌溉供水系统,进行干渠护砌及建筑物配套,蓄水塘坝扩容兴建,小型灌溉站更新改造,提高灌溉保证率及灌溉水利用率。圩区综合治理围绕“挡得住、排得出、降得下”的目标,主要进行县乡河道疏浚整治,圩内河沟疏通,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及时排除洪涝积水。节水灌溉园区建设主要围绕设施农业和都市型农业建设要求,推广防渗渠道、管道灌溉、喷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园区既节约水资源,又增产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