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掀起施工高潮
来源:
中国南水北调
作者:
李文芳 将军成
深秋时节,万物萧瑟。位于汉江下游的南水北调中线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却是热火朝天,机器轰鸣。十几台挺拔的液压抓斗一字摆开,将硕大的抓斗嵌入六十多米深的泥坑抓泥成槽;汉江左岸广袤河滩上,几十辆运送石头、水泥、钢管等物资材料的大货车,往来穿梭,浩浩荡荡……目前,兴隆枢纽工程正掀起施工高潮,建设者正全力以赴,备战年底截流。
论证数十载、筹备近五年的兴隆枢纽工程于2009年2月26日正式开工,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唯一的枢纽工程和最先开工的四大治理工程,是实现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促民生”目标和落实金融危机下湖北省委、省政府“十五项”重大工程的战略举措,对汉江中下游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兴隆枢纽工程的建设者,深感责任重于泰山。
兴隆枢纽工程建设时间紧,要赶在三年内完成土方开挖约2162万立方米;任务重,工程涉及建造泄水闸、船闸、电站厂房等,静态总投资30.5亿元;压力大,导流明渠要在两个月内开挖500多万立方米,平均每天开挖接近十万立方米,围堰防渗墙两个标段需要每天成槽5.7个。同时,还要为年底汉江截流配足充分的石渣料,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影响年底截流,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征地拆迁工作也让建设者感到责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工程需征用永久占地6042亩,淹没和占压滩地18300亩,临时占地9332亩,移民306户1240人,拆迁房屋4.1万平方米。而工程建设刻不容缓,又面临着开工时老百姓新房未建、电未通、路未修的严峻形势,这些都牵动着每一个建设者的心。
困难面前,建设者迎难而上,发扬连续奋战精神,大力调配资源,狠抓现场管理,一心一意赶进度,全力以赴保截流。分片督办、工点管理、倒排工期、增加投入,一个个措施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同时,他们还严格落实征迁协议、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征地补偿与拆迁安置工作,安置点建设标准高、进度快,实现了征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为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狭路相逢勇者胜。建设者勇于打破常规,完成了一个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被形象地誉为 “兴隆速度”、“兴隆效率”、“兴隆强度”。
交通桥工程面临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实验和深基坑施工的技术瓶颈,他们邀请包括院士在内的专家实地调研,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他们还合理配置资源,对各工序进行统筹管理,使各工序错落有致,衔接缜密,大幅度提升了施工效率。现在,交通桥已全面进入T梁吊装和桥面施工阶段,从10月16日开始每天可以吊装8片,剩下92根T梁可以在10月底全部完成吊装。如此快速的桥梁建设速度,被建设者誉为“兴隆速度”。
导流明渠工程经大力整合资源,投入几十台挖泥船、采砂船、吹沙船、运砂船,开足马力,加大施工强度。从10月1日开始,平均每天开挖量由原来的不足5万立方米提高到10万立方米,如此施工效率,被定格为“兴隆效率”。按此进度,预计11月底可以完成全部导流明渠开挖,有力地促进了汉江截流的准备工作。
防渗墙工程也加大投资,加强管理,日投入12台液压抓斗、30多台运输车,在狭小的围堰战线上展开“厮杀”,平均每天成墙4.8万平方米,11月初可全部完成工作面,比预定工期提前半个月,彰显了“兴隆强度”。
截止10月20日,第一批开工的4个标段,在仅仅8个月时间内共计完成工程投资2.24亿元,占合同总投资的47.3%,超常规地完成合同工程量,为年底实现汉江截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中国南水北调报 11月4日 作者:李文芳 将军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