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31日电(记者陆文军)31日,世界上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正式通车。其中上海长江隧道也成为世界最大直径隧道。这项设计了11年,建设了近5年的工程,将中国隧道工程技术推上世界之巅。
10月31日,车辆从上海长江隧道内驶出。当日,世界最大规模的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正式通车。从上海浦东通往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长江隧桥工程,采用“南隧北桥”(预留轨道交通线)的建设方案,南起浦东五号沟、经长兴岛,北止崇明陈家镇,全长25.5公里,其中长江隧道长约8.9公里,长江大桥长约10.3公里,长兴岛和崇明岛接线道路长约6.3公里,全线按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一桥飞架长江口,天堑从此变通途。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据介绍,这条世界第一隧道不但在施工中攻克了许多世界级难题,而且在设计上也很人性化。隧道的主要设计师上海城建集团隧道设计院总工程师曹文宏,原副总工程师乔宗昭等专家,为记者详解了这条举世瞩目的越江隧道设计中的亮点。
——最大直径隧道
上海长江隧道外径超过15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盾构法隧道之最。其横断面面积近180平方米,建筑面积可相当于一般的4室2厅。高度相当于5层楼房。
隧道横断面内分为三层,顶部是排烟道;中部为高速公路层,净高有6.6米,可通行5米高的大车;下部为预留轨道交通空间,净高4.2米。根据现行国际标准,长度超过3公里就可称为特长隧道,而上海长江隧道全长8.9公里,盾构一次掘进达7.5公里,是名副其实的超大、特长隧道。
——人性化隧道
上海长江隧道是人性化工程的典范,在隧道中,从通讯信号覆盖,到不伤眼照明,再到防疲劳内饰,处处体现以人为本。
上海长江隧道照明采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环保的光源——LED,宽敞的三车道、柔和的6000盏80瓦LED照明灯,让驾驶员的行车更为舒适。
如果遇到交通拥堵,司机也不会再因为隧道内闷热的空气而焦躁不安。隧道的车行道上156台射流风机、上方烟道板上4台排烟风机和8台轴流换风风机时刻保证隧道内空气流通。
——高安全隧道
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级,隧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设计中建立了隧道内综合防灾系统。
疏散系统的智能化设计,便于火灾发生时快速疏散。隧道内设计了8个逃生连接通道,54个逃生楼梯,智能型双向箭头逃生指示标志,通过控制在烟雾和低照度的环境下,绿色指示标志能及时显示逃生最佳方向。
此外,隧道还设置了降温系统,用于自动检测隧道内外温差。当温差较高时,降温系统将自动开启隧道内高压细水雾喷头进行降温,增加人体舒适度。
新华网上海10月31日电 题:世界最大隧桥在沪通车 中国第三大岛“上岸”
新华社记者陆文军
孤悬于长江口1300多年的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终于“上岸”了!10月31日,经过11年的研究论证、近5年的艰苦建设,世界最大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正式通车。走陆路抵达崇明岛的百年梦想,终于成真。
总长度达25.5公里、总投资逾126亿元的上海长江隧桥,由8.9公里的全球最大直径隧道和10.3公里的世界最大公路轨道合建斜拉桥,以及6.3公里的公路连接线组成,从上海浦东经隧道抵达长江口的长兴岛,再由大桥通至崇明岛,在万里长江上实现了“世纪穿越”。
这一工程在建设中也蕴藏着许多令中国工程界骄傲的世界第一:上海长江隧道盾构直径达15.43米为世界第一;超大型盾构一次性掘进距离长达7.5公里,世界上绝无仅有;上海长江大桥主通航孔为跨径730米的分离式全漂浮体系斜拉桥,也是世界上同类桥梁中最大的。尤其是工程建设中许多技术为国内外首次使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逐渐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越江跨海隧道工程的核心技术群及其相关技术标准。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指出,长江隧桥工程形成的宝贵财富,在于其“大规模、高难度桥隧一体化、公路轨道两用集约化的设计,汇集了大量自主创新成果。”
连接中国各大沿海经济区的重大跨海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上海长江隧桥的成功建成为中国其他跨海连岛的隧桥结合工程进行了技术储备。
上海长江隧道的贯通,不仅造就了世界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意味着崇明岛“上岸”后,成为上海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产业和中国重要的海洋装备业聚集区。同时,这一世界级交通工程也将推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集群发展再次“提速”。
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后,从上海浦东到达生态环境优良的崇明岛,仅需20分钟左右的车程。陆域面积1267平方公里的崇明岛是世界最大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的第三大岛,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被称为“上海最后一块真正的生态净土”,有条件打造成国内首个生态产业集群。
目前,崇明三岛总体规划已出台,崇明岛、横沙岛将发展高端生态产业,而长兴岛将成为以现代船舶、港机制造业为主导功能的海洋装备产业高地。
上海长江隧桥不仅紧密连通了崇明与上海市区,随着正在加紧建设的崇明岛跨江直通江苏省启东的崇启通道贯通后,这条地处长江入海口、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中点上的“黄金通道”,将连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网络,实现江海联运,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长三角,历来发展重心主要集中在南京、上海、杭州、宁波构成的经济带上。由于大江的阻隔,上海与江苏的公路交通仅限于苏南地区,与苏中、苏北地区没有直接的公路交通设施,经济互动受到很大制约,造成了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后,长三角北部的“经济时速”有可能将被改写,并有望隆起一片新的区域经济发展高地。
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认为,上海长江隧桥是国家发展沿海战略重要的基础性设施,为长三角地区战略结构转型提供了条件,也加强了上海对长三角的辐射力,区域经济效益将迅速提升。
而且,上海长江隧桥也是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中上海至西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车后将向北加快沟通南通、盐城、连云港等城市群,向南与杭州湾大桥相连,构筑起沿海高速公路大通道,“不仅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对推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区域经济研究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