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QQ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咨询热线:010-68703038
当前位置:行业资讯
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八大项目同步启动
来源: 作者:
新川创新科技园鸟瞰图(效果图)

成都高新国际低碳环保园区(效果图)

红星路南延线跨府河桥鸟瞰图(效果图)
八大项目包括三大产业项目、四大基础设施和一个金融后援中心
新川创新科技园起步区
成都天河生物医药科技研发与产业化中心
成都高新国际低碳环保产业孵化器
中国建设银行成都基地项目
红星路南延线
锦江排洪总出口三期工程
新成仁路
成仁快速通道
昨日,在天府新区高新片区里,新川创新科技园起步区、成都天河生物医药科技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成都高新国际低碳环保产业孵化器、中国建设银行成都基地项目、红星路南延线、锦江排洪总出口三期工程、新成仁路、成仁快速通道等八大天府新区重大项目同步启动,总投资规模达354.8亿元。明年还将陆续开工20多个项目,累计总投资将达到650亿元。
天府新区高新片区位于成都市南中轴天府大道,北起绕城高速,南与双流华阳接壤,包括“大源”、“中和”两个组团。
三大产业项目:强势提升创新能力
昨日开工的三大产业项目,将强势提升高新区创新能力。
新川创新科技园起步区用地规模约3平方公里,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聚焦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环保、数字新媒体、金融服务、精密仪器制造。建成后,将提供超过4万个工作机会,形成天府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园区定位于“亲商、亲民、亲环境”的“三亲”原则,以建设节能型城市、智能化城市为目标。园区不仅仅是创新工作园区,更是宜居住、乐居住的低碳绿色社区,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公园。
天河生物医药科技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将于5年后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届时将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约800家,从业人员达5万人,形成1-3个规模过5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特色集群,培育5-10个规模过10亿元的生物医药骨干企业或项目,成为真正意义上生物医药“创业乐园”和生物医药企业的助推器。
成都高新国际低碳环保科技园将重点打造成都高新制造品牌,着重发展以节能减排技术、膜技术应用、高浓度污水处理技术等产业链为核心的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和以分布式产能供能、移动用能供能等产业链为核心的城市智能能源微网产业集群。
四大基础设施:为天府新区打通经脉
在昨日开工的项目中,高新区特别规划了四大基地设施项目,为天府新区打通经脉。
成都红星路南延线道路工程是连接成都市主城区和天府新区核心区的
重要快速通道,起于绕城高速,止于新川创新科技园北侧。沿线主要路口均考虑采用下穿隧道的形式穿越,采用双向六车道加非机动车及人行道组成。2013年建成后将成为天府新区连接成都市主城区的交通大动脉。
同步开工的还有锦江排洪总出口三期工程、成仁快速路和新成仁路。锦江排洪总出口三期工程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府河整治工程的最后一个段落,将为10年府河整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建成后,府河高新段将达到2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成仁快速路地处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在建的成自泸高
速高架桥下层,是中心城区东南部方向对外联系的主要快速通道之一,建成后将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压力。位于红星路南延线和成仁快速路之间的新成仁路,是天府新区高新中和片区的重要城市主干道。
 建行成都基地:西部金融后援中心提速
中国建设银行成都基地也在昨日开工,这是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唯一布局在西部地区、服务全行的业务运行枢纽、业务研发基地和后援支持保障中心。该基地内聚集了软件开发中心、客户服务呼叫中心(95533)、信用卡运行中心、后台业务处理中心等功能区域。2015年底投入运营,建成后预计人力需求将达到8000余人。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金融后台集中建设区项目总投资已超过110亿元,业务内容几乎涵盖了金融行业所有的后台支持和服务功能。未来2-3年内,一个投资超过百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中国西部最大的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将在天府新区崛起。


起步区建设项目用地规模3平方公里,总投资150亿元,建成后将提供超过4万个工作机会
交通连接
●将打造“地铁有轨电车”的换乘体系,园区内采用电脑控制的新型电动车,乘客在停靠站点输入目的地即可启程抵达
七大组团
●分别定位于“天府大道·创新门户”“服务外包·低碳产业科研园”、复合功能发展核心、生物医药与生态居住、高端制造研发、创意研发及成果转化,以及立意为“新川之心”的公共服务与交流创意平台
昨日,备受关注的新川创新科技园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成都高新区隆重举行。
根据最新规划,新川创新科技园起步区建设项目用地规模约3平方公里,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该起步区建成后,将形成天府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9年
建成后12万人居住绿色社区产业公园
“新川创新科技园位于天府新区高新片区‘中和组团’,总占地面积10.34平方公里,项目基础设施投入约200亿元,预计2019年建成,全面建成后居住人口将达到12万。”昨日,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就此透露:新川创新科技园园区定位于“亲商、亲民、亲环境”的“三亲”原则,以建设节能型城市、智能化城市领域为目标,让园区不仅仅成为一个人才创新工作的园区,更是一个宜居住、乐居住的低碳绿色社区,一个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公园。
据了解,依托成都高新区现有的现代服务业基础和开放条件,借助新加坡自身先进的管理经验、运营模式及优势产业技术,新川创新科技园将聚焦八大主导产业,包括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环保、数字新媒体、金融服务、精密仪器制造,着力打造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的绿色创新科技园区和中新合作示范创新基地。
七大组团
3平方公里
相对独立有机共融地铁电车连起园区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新川创新科技园发布的整体规划布局中了解到:未来几年时间里,新川创新科技园将形成七个相对独立又有机共融的混合功能组团,组团1、2、3分别定位于“天府大道创新门户”、“服务外包低碳产业科研园”、复合功能发展核心,组团4、5、6、7分别定位于
生物医药与生态居住、高端制造研发、创意研发及成果转化,以及立意为“新川之心”的公共服务与交流创意平台。
据悉,新川创新科技园在交通连接上,将打造“地铁有轨电车”的换乘体系。园区内会建成以电车为载体的循环环保交通体系,在优化常规交通的基础上,采用由电脑控制的新型电动车,乘客在停靠站点像搭电梯一样,输入目的地即可启程抵达。此外,包括集中智能供暖制冷系统、电力输送管道等都将集成体现智能化,以减少能源消耗。
起步区昨正式启动 未来工作机会超4万
在昨日的奠基仪式上,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就此透露:新川创新科技园的建设将分批进行,首批
起步区3平方公里已于昨日正式启动。目前,该起步区正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打通区域内的公共交通系统,形成纵横交错、快速、便捷的交通路网与优美的区域环境。
据了解,整个新川创新科技园由新加坡新川投资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和成都高新区下属高投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建设。
中新双方将致力于把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园区,成为拓展四川与新加坡乃至东盟、南亚合作的重要载体,成为具有明显现代西部特征、影响中国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成功范例,成为引进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相结合的创新基地。新川创新科技园起步区建成后,将提供超过4万个工作机会,为四川、成都吸引和聚集人才提供高端平台,并形成天府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成都市红星路南延线道路工程暨锦江排洪总出口三期工程昨日奠基
后年,从成都市红星路直行即可到达天府新区的“中和组团”。昨日,成都市红星路南延线道路工程暨锦江排洪总出口三期工程奠基仪式在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隆重举行。总长6.3公里的红星路南延线将从绕城高速一直向南,到达最新规划的天府新区“中和组团”,接通新川创新科技园。
红星路南延线:主路口均考虑下穿隧道
据了解,红星路南延线(绕城高速—新川科技园段)总投资5.3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从2011年12月至2013年。该道路为中和片区“三纵三横”道路最西侧的“一纵”,全长6.3公里,道路横断面宽度44米。工程路段起于绕城高速,止于新川科技园北侧区界。
据介绍,红星路南延线工程沿线主要路口均考虑采用下穿隧道的形式穿越。道路横断面采用双向六车道加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组成。道路路面面层的结构采用4厘米6厘米6厘米的结构形式。上面层采用强度高、路噪低的4厘米SMA玛蹄脂混合料,中面层及底面层均采用6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成都市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就此
表示:红星路南延线道路开工拉开了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道路建成后将成为成都市主城区经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延伸至天府新区核心区的快速通道,成为天府新区连接成都市主城区的交通大动脉,为提升天府新区交通基础承载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锦江排洪总出口工程:为10年府河整治画句号
昨日同期动工的还有锦江排洪总出口三期工程,建设周期为2011年12月至2013年,投资金额约2.5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包含府河两侧河堤整治,河道沿线芙蓉岛、十八步岛、竹岛三座河心岛沿岸河堤整治,五岔子大桥、桂龙大桥两座桥梁重建。河道长度6.45公里,宽度135米。起点位于绕城高速下游350米,止于天府大道跨府河桥下游600米。
据了解,三期工程其实也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府河整治工程的最后一个段落,将为10年府河整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建成后,府河高新段将达到2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