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0日电(房产频道 胡可璐)在3月这一春光明媚的季节,中国迎来“两会时间”。当前房地产行业扑朔迷离,自然成为两会热点话题。本期《一周楼事》,我们摘录代表委员对于2012年中国楼市走向的提案议案、观点看法,最新鲜,也最热辣,以期呈现楼市未来走向的多种可能性。观点也许惊人,比如郑功成的“买房心态”论、王超斌的“放松豪宅限购”说、王健林的“房价降了,买房成本更高的”经济账,各方心态不一,但两会本就是凝聚民声、汇聚民意,任何提案议案未来都将可能上升至政策层面。探寻楼市先机,可从这里一窥究竟。
3月8日 广州日报 郑功成:一毕业就想买房 这种心态不正常
记者:现在大家谈到的住房难,是不是涉及到一个观念问题?
郑功成:住房消费应该用一生的规划来解决。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一走出校门就要买自己的房子,这是不现实的。住房有三重境界:自己住自己的房,商品房;次高境界是自己住别人的房,租房;最低境界是自己住政府的房,即保障房。三重境界要分清,不能一开始就要最高境界,住进自己的房,这是不现实的。
现在大家工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买房,这种心态不正常。解决住房的问题,不可能都是有产权的房,就是在美国,现在有产权房的也只占到60%。观念转变很重要。
3月8日 中华工商时报 李稻葵:建好保障房完全可取代土地财政
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杨超、李稻葵、张泓铭、田在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记者会,就“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主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指出,如果说各种限购令是房地产市场“退烧药”的话,保障房的制度建设则是当前房地产问题的“解毒剂”。中新社记者 李学仕 摄
“保障房如果建设和管理得好,各级政府可以长期持有,为公共财政提供坚实的来源,这个可以部分取代甚至完全取代目前的土地财政。”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在今天下午由全国政协举行的题为“政协委员谈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李稻葵指出,保障房必须作为地方政府长期持有的资产来经营的话,那么建设的标准就应当适当高一点,这样才能动员包括资本市场、民营投资者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当然,这其中的各种权益、各种条文都要明确讲清楚,可以和地方政府共同持有保障房的产权,政府可以从未来出租保障房的收入中来偿还目前的投资者。这个方式可行的话,那么保障房的融资难题就可以破解了。
对于今年的房地产走势,李稻葵认为,总体上房价一定会有回落,这是房地产“退烧”的一个过程,很多地区,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城市,交易量也会有一定的回升。
3月6日 京华时报 委员建议放松豪宅限购 以拉动经济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王超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应实行阶梯性房地产调控,对于购买130平米以上豪宅的高富阶层,取消限购令,以拉动经济发展。
媒体报道称,王超斌建议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人群实施房产政策:对购买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的刚需,减免利息一半以上,由财政补贴,凭首套房的购房手续,免契税、返还营业税给购房者;对于购买130平方米以上的高富阶层,取消所有的限制,通过对房产的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国家税收,促进房地产业的稳健经营。
-网友观点
@凡拓数码:政策不应有高端与低档之分。如果限购令不限富人,开发商会不会都去建豪宅,谁来给工薪阶层的我们建房子呢?
3月8日 新华网 王健林:房价降了 买房成本反而更高了
全国政协是十一届五次会议3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举行主题为“深化文体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王健林等政协委员围绕文化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中右为王健林。中新社记者 李学仕 摄
“按照现在的贷款利率,即使全国房价平均下降20%,中等收入群众也很难得到好处,支出的成本反而会更高。”全国政协委员王健林算起细账。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国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5380元。“按全国新建商品房套均100平方米计算,全国房价平均降20%,户均可节省购房开支约10.7万元。”王健林说。
中等收入群众买房普遍需要贷款支持,而因房地产调控,各家银行取消了此前首套房贷款利率7折的优惠,甚至实行利率上浮。即使现在政策微调,也只是基准利率贷款。
“相比调控前,现在首次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按基准利率贷款8成,平均贷款10年,比7折优惠贷款多支出利息约10万元,完全抵消了房价下降20%的好处。”身为大连万达集团的董事长,王健林投资了很多房地产项目,对购房成本的一加一减了然于胸。
他进而计算到:“如果平均贷款15年,利息多支出13万元,相比调控前,反而负担加重。”
3月8日 北京晨报 政协委员支持保障房“大跃进”:过剩住房卖穷人
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杨超、李稻葵、张泓铭、田在玮在北京梅迪亚中心召开记者会,就“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主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为李稻葵(左一)等委员答记者问。中新社记者 李学仕 摄
“十二五”期间我国保障房建设的数量是3600万套,有人担心保障房的建设正在经历一场“大跃进”。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专家委住房组成员张泓铭表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住房保障工程大体上完成了1600万套,到‘十二五’期间,规划是3600万套,在去年的开局之年开工是1000万套,基本建成400多万套。今年开工700万套,要建成500万套,从数据来说,我们是否看到了一个‘大跃进’?”
张泓铭认为,随着国家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文件的出台,住房保障力度加大了、进度加快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民生问题的重视,对于老百姓居住问题的重视。“我们也欢迎和支持这种‘大跃进’。”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表示,在部分二线、三线城市确实有大量空置的房子,要做好相关地区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重组以及地区过剩住房的处置问题,但怎么解决需要一段时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提议,剩下的这些房能不能卖给穷人?建议开发商与政府共同解决问题。“我想,简单点,那就两家分,你亏一点,政府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