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重庆市部分区县遭受了罕见的强风雹暴雨灾害,灾害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重庆市有关部门积极行动,通力协作,为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各地应对暴雨灾害提供了借鉴。
从5月5日夜间至6日12时,重庆市部分区县遭受罕见的强风雹暴雨袭击,一时间,农田被淹没,房屋被损毁,树木被拔起,风雹暴雨所到之处,无不触目惊心。其中涪陵区水磨滩雨量站监测数据显示6小时降雨量达195.3毫米,彭水雨量站6小时降雨达146.1毫米,为建站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垫江县沙坪镇极大风速达31.2米/秒,梁平县回龙镇极大风速达30米/秒,均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在此次风雹暴雨灾害中,重庆市垫江、梁平、涪陵、彭水等12个区县受灾较重。据初步统计,灾害致使89.78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7109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263.3公顷,绝收面积1392.3公顷;房屋损坏51735间,倒塌6240间;电力、通信、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工矿商贸企业不同程度受损,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4.2亿元。灾害发生后,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市领导立即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一场抢险救灾战役第一时间在全市打响。
反应迅速 全力救援
“电网不垮、县城不黑、重要用电不受影响”
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和电,保障水电供应成为恢复灾区正常生活秩序的重中之重。重庆市气象、水利、电力等部门立刻行动起来,组成工作组在重灾区垫江、梁平指导当地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为确保灾区群众“有水喝”,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启动人饮供水应急预案,有效推进了受灾区县供水设施抢修工作。在灾害发生后的第3天,也就是5月8日下午5时,重庆市各受灾区县的洪毁供水设施就得到全面修复。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全市修复供水管道177705米,完成工程量31927立方米,共投入洪毁供水设施修复资金759.6万元,共计恢复供水28.38万人,为恢复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5月6日的风雹暴雨灾害天气共造成国家电网重庆公司系统115条输配电线路跳闸,4045个台区、319626户停电。灾害发生后,国家电网重庆公司立即统筹调度,安排垫江、梁平、涪陵、彭水四个重灾区的供电单位立即组织十余支“红岩供电抢修服务队”展开生产自救。5月6日,第一支跨区救援队伍“红岩供电抢修服务总队”电网检修分公司紧急奔赴梁平县,承担起110千伏民七线断杆断线的恢复任务。随后,17支“红岩供电服务抢险队”在四个重灾区县集结。据统计,在发生灾害后的三天时间里,国家电网重庆公司累计出动应急抢险人员7331人次,车辆1153台次,提供现场应急照明61套、发电机11台共36千瓦、大型机械13套、应急发电车7台2465千瓦,确保了“电网不垮、县城不黑、重要用电不受影响”。
水利设施 作用凸显
灾害暴露小微型水利设施成“短板”
在此次风雹暴雨灾害中,重庆市各级水利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严永辉介绍,近年来,重庆市加大了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并实施病险水库整治,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数十亿元,使全市1600余处恢复功能。在此次灾害过程中,这些水库不仅发挥了积极的防洪保安作用,还拦蓄洪水超过2亿立方米,为春耕及人畜饮水提供了水源保障。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燕耳村范家桥水库在今年5月1日才完成了试蓄水,刚一“上岗”,就在6日的风雹暴雨灾害中显示出了巨大作用,成功拦蓄了超过80万立方米的强降雨,使下游云台、石堰、葛兰等镇免受灾害。同样,在位于武隆县核桃乡龙宝堂村的中心庙水库大坝,如今也是立了大功,武隆县水务局副局长、县防办主任谭平介绍说,在这次强风雹暴雨灾害中,中心庙水库成功拦蓄洪水超过1000万立方米,有效保护了下游1000余农户、2000多亩农田。
风雹暴雨灾害也暴露了水利设施建设养护上的一些问题。严永辉告诉记者:“这次暴雨反映出来的问题,集中在以山坪塘为代表的小微型水利设施上。”据介绍,在此次风雹暴雨灾害中,重庆受灾区县的小微型水利设施损毁较为严重。在渝东南山区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由于这次暴雨雨量大、来势猛,山坪塘不堪重负,该县460多口山坪塘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其中30余座局部垮塌,受损程度远远大于大中型水利设施;在武隆县,该县983口山坪塘中,也有接近100口损毁,占到了总量的10%左右。
针对这种情况,严永辉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明确市、区县、镇、村社四级责任人,编制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对小微型水利设施的指导与监督,使小微型水利设施在遇到极端天气时也能有效发挥其防灾减灾功能。
恢复重建 科学有序
农村是恢复重建和减灾知识普及重点
严重自然灾害过后,如何有效帮助受灾地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成为了重庆市各部门的工作重点。针对此次灾害特点,重庆市政府立即启动了气象灾害Ⅱ级应急响应,并下拨救灾资金1200万元,用于受灾群众生活安置、伤员救治和房屋恢复重建。
5月6日一早,重庆市气象局出动移动气象应急指挥车,急赴受灾严重的垫江县沙坪镇开展气象应急保障服务,并每日制作发布《每日气象要讯》,刊发天气实况及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此外,重庆市气象局还对强风雹天气的总结评估和分析工作,从预报预警、内部管理、运转流程等各个环节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并积极做好后续预报服务工作。市局值班室、市气象台和各区县气象局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灾害天气及天气过程进行密切监测,针对灾后重建有影响的天气过程及时发布预警预报。
在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活动期间,重庆市气象局又组织专家深入綦江县三江街道和三角镇举办了两场专题气象科普宣传讲座,现场分发了《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重庆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手册》等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资料,并为当地干部群众讲解了重庆市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的相关知识。三江街道罗坝村党支部书记李祥国在听完防灾知识介绍后说:“我们的农村非常需要雷电、暴雨、大风等灾害的防御意识和相关的知识,听了你们的讲解,我觉得学到了不少应对灾害的方法。”
目前,在垫江、梁平、涪陵等灾情较为严重的区县,以恢复农业生产和房屋加固排险为主要内容的灾后重建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垫江县县长罗德表示,在此次风雹暴雨灾害中,垫江全县农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禽都遭受了严重损失,在大春、小春生产的关键时刻,为了帮助村民尽快恢复生产,县里一方面将全县所有的农技人员和懂技术的人员分成100余个服务队,对村社进行分片包干帮扶;另一方面,还对参与扶苗的群众给予每亩20元的人工费,补种的农户每亩再发放30元的种子款,支持受灾群众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