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横县南绕城线(横州大桥及引道段)
第二次项目环评信息公示
(一)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G*4横县南绕城线(横州大桥及引道段)
建设地点:南宁市横县
工程内容:项目起点为K7+*0,终点为K9+*0,其中横州大桥长**m,引道长**m,全长约**m,技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km/h,路技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km/h。横州大桥桥面宽*.5m,双向六车道;引道路基宽度*.5~*.5m,沥青混凝土路面。
总投资:项目估算投资总金额为**2.**万元
建设单位:横县交通运输局
评价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资质证号:国环评证乙字第**号)
(二)可能受影响的敏感保护目标
大气和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评价范围敏感点;
地表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雨水受纳水体郁江等,横县郁江蒙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拟搬迁);
地下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评价范围内无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等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评价范围不涉及任何级别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无古树名木及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分布。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及拟采取的减缓措施要点
社会环境: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征地拆迁补偿问题,避免带来较为尖锐的社会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源为建筑拆除、材料运输与装卸、土石方填挖导致的扬尘,应采取多洒水等措施降低扬尘影响;经预测,项目运营远期,沿线敏感点NO2、CO的*小时平均值、1小时平均值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的二级标准。
声环境:禁止夜间和中午施工作业,高噪声机械设备的施工集中安排在昼间;经预测,项目营运将使周边距离拟建公路较近的敏感点噪声超标。
地表水环境:施工期生活污水采取分类处理,其中厕所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由专业部门上门抽吸;洗涤、洗漱、餐饮等其他生活污水连同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对环境影响不大。
地下水环境:桥墩开挖不会挖至地下水稳定水位之下,路基挖填方不会影响区域地下水水位或水量;化粪池、隔油池、沉淀池挖深应不低于地下水位,在做好防渗措施后,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小。
生态环境:施工开挖和临时占地将清除部分地表植被,可通过物种种群的自我调节得到补偿。
固体废物:施工期永久弃渣及时运至指定弃渣场并做好水土保持防护措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及时转运至城市垃圾填埋场堆放,对环境影响小。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在本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环保投资有效落实的情况下,项目的建设和营运造成的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
(五)项目公众参与工作方案
1、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
项目影响范围内所有公众,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个体,以及关注本项目建设的其他公众。
2、公众参与主要内容
①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
②本项目对您生活的影响;
③您认为本项目最大的环境影响是哪些方面;
④您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环保措施;
⑤您认为本项目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⑥其他有关环保方面的建议。
3、公众参与的方式
公众可在公示期内,通过信函、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或者其它便利的方式向项目建设单位或项目环评单位索要报告简本,或直接登陆横县政府门户网站下载并查阅该项目环评简本,并向项目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反映有关项目环保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环评单位将在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记录、汇总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的宝贵意见、建议向工程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反映。
为使您的宝贵意见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反馈,请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尽量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
4、公示时间
本次征求意见时间为自公示之日起十个工作日。
(六)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项目单位:横县交通运输局
联系人:蒙女士
(七)环评单位联系方式
评价机构名称: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电话/传真:**-***5
联系人:王工
联系地址:南宁市高新二路6号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见本次公示附件,如需索要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请联系项目建设单位或项目环评单位。
横县交通运输局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年9月*日
附件
G*4横县南绕城线(横州大桥及引道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二次网上公示)
****** 工程概况
项目起点为K7+*0,终点为K9+*0,其中横州大桥长**m,引道长**m,全长约**m,技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km/h,路技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km/h。横州大桥桥面宽*.5m,双向六车道;引道路基宽度*.5~*.5m,沥青混凝土路面。
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
项目总投资估算**2.**万元,工期*个月。
项目设置桥型必选方案(推荐悬索方案,比选斜拉、连续钢构),从工程和环保2个角度,本评价推荐悬索桥方案,环评推荐方案与工可推荐方案一致。
****** 环境保护目标
******
受征地拆迁影响的村民。
******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项目评价范围敏感点有3个敏感点。
******
经现场踏勘及咨询相关部门,项目评价范围内无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也无古树名木及野生重点保护动植物分布。项目评价范围内无水生生物保护区或鱼类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分布。调查江段内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均为江河普生型的种类;调查江段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经济鱼类,共计*种。
******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为雨水受纳水体郁江及其支流。项目涉及横县郁江蒙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但该取水口拟实施搬迁,搬迁后,项目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拟建道路评价范围内无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等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 环境现状评价
******
工程所在区域属于县城人居保障功能区,为一般生态功能区。评价区处于人类开发活动范围内,生态系统敏感程度较低。沿线植被以栽培植被为主,自然植被主要为暖热性疏灌草丛。野生动物为适生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各种常见两栖、爬行类、鸟类及小型兽类等动物等。评价区无野生保护植物、古树名木分布,未发现受国家及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物种。
项目评价范围内无水生生物保护区或鱼类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分布。
调查江段内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均为江河普生型的种类;调查江段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经济鱼类,共计*种。
******
项目评价区内无排污企业存在,空气污染主要源于过往车辆排放的尾气、居民生活燃料燃烧面源污染。
全线共设置监测点监测表明,TSP、PM*、NO2、CO现状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二级标准的要求,污染指数较低。
******
评价范围内声环境污染源主要是Y*7乡道、X*7县道和附近居民生活噪声。
全线共有3个敏感点,设置3个噪声监测点进行监测。
现状监测表明,蒙垌村受现状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噪声昼间超标外,其他监测点位都能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
本评价选择3个监测断面分别对评价河段进行监测,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Ⅱ类或Ⅲ类标准要求;悬浮物监测指标达到SL*-*《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中)Ⅱ类或Ⅲ类标准要求。
******
按岩性及地下水出露和埋藏条件,评价区地下水属场地内的地下水类型为覆盖型岩溶水。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利用地下水资源,也不存在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
******
(1)项目建设符合横县县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广西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其建设对完善区域路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项目土地的占用将改变土地利用性质,但不会对沿线的土地资源利用带来影响,建议建设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征地拆迁补偿问题,避免带来相应的社会环境问题。
(3)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南宁市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项目建设不会对该类资源造成影响。
(4)公路没有压覆矿产资源,对矿产资源没有不利影响。
******
(1)根据国家和地方征地拆迁安置和占地补偿政策,制定合理的安置和补偿方案并予以落实,可以将影响降至较低的水平。
(2)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古迹应立即停止作业,保护好现场并及时联系文物管理部门,待管理部门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同意项目继续实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
******
(1)项目占地区植被以栽培植被为主,自然植被主要为蔬灌草丛,植物种类主要茉莉花等农作物。
由于受影响植物均为常见物种,生态多样性敏感程度较低,因工程建设而减少的个体数量不会对区域种群结构和物种的正常生存繁衍构成不利影响。
(2)项目建设中沿线受影响的野生动物主要为适生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常见物种,故项目的建设不会导致影响区内动物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3)施工期对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主要为桥梁施工导致的水质下降对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及施工活动的干扰,水生生物可能受到的不利影响较小,随着工程的结束,不利影响将消除。
(4)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及水土流失会对当地农业生态造成一定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及营运近期,随着该区域的逐步开发建设,在区内农业用地的土地使用功能完全发生转变时,项目对当地农业生态的影响将会停止。
******
(一)施工期
(1)项目建设应按用地红线进行,严格禁止施工单位随意扩大建设用地。
(2)项目业主应加强对承包商、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严禁作业之便捕捞水生动物。
(3)为防止项目施工期水环境污染对所跨河段水生生态不利影响,施工中应采取本评价提出的水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减缓对水生生态的不利影响。
(4)加强施工期的组织管理,提高工效,缩短工期;施工期最好选在旱季,避开暴雨期施工;施工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避免水土流失对区域生态影响。
(5)施工中做好过农业区路段水土保持工作,避免水土流失对农业生态影响,同时对过农业区施工路段增加洒水降尘的次数。
(6)施工中产生的废渣和表土应及时清运至环评推荐的弃渣场和临时堆土场集中堆放,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用地进行清理、土地整治种灌草或植树绿化恢复植被。
(7)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参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进行实施。
(二)营运期
(1)按项目绿化设计的要求,完成公路征地范围内可绿化地面的植树种草工作,以达到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减少雨季路面径流污染路侧水体等目的。
(2)参考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对项目设置的临时用地区进行生态恢复与绿化,缩短地表裸露时间,使项目沿线生态环境能尽快达到新的平衡。
******
****** 施工期
(1)施工期主要污染来自建筑拆除、材料运输与装卸、土石方填挖等导致的TSP污染,沥青铺摊产生的沥青烟。
(2)项目施工扬尘将导致周边TSP浓度超标,应适当采取多洒水等降尘措施,减少扬尘对沿线周边环境的影响。
****** 营运期
类比结果表明:至项目营运远期,各敏感点处NO2、CO浓度值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的二级标准。
******
(一)施工期
(1)依法申报
工程建设单位应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施工扬尘防治实施方案,并提请排污申报。在工程概算中应包括用于施工过程扬尘污染控制及施工噪声的专项资金,施工单位要保证此项资金专款专用。
(2)施工场所和活动扬尘污染防治
①对一些粉状材料,运输时应加蓬布遮盖。施工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洒水台班,工程开挖时,对作业面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扬尘量;
②项目不设置拌和站,所需混凝土在横县商品混凝土市场上购买;
③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石等建筑材料进行遮盖处理;
④建筑渣土及垃圾及时清运。
⑤设置洗车平台,完善排水设施,防止泥土粘带。施工期间,应在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废水导流渠、废水收集池、沉砂池及其它防治设施,收集洗车、施工以及降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泥浆。工地出口处铺装公路上可见粘带泥土应及时清扫冲洗。
(3)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尾气和扬尘控制
①运输车辆严禁超载运输,避免超过车载负荷而尾气排放量呈几何级数上升。
②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要及时进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避免因机械保养不当而导致的尾气排放量增大,对于排放量严重超标的机械应禁止使用。
③加强材料运输车辆的密封性,防止物料沿途散落,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降低进出工地及物料运输的车辆速度,撒水喷淋地面及车辆,尽量减少扬尘的排放,截断扬尘的扩散途径。
(二)营运期
(1)利用植物净化功能。本公路绿化带优先选择具有吸尘、吸收NO2效果好的树种。
(2)加强路面养护和清洁,维护良好的路况,保证汽车在良好的路况下行使,减少扬尘和汽车尾气污染。
******
******
施工机械噪声在无遮挡情况下,如果使用单台机械,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昼间*m,夜间*9m,在此距离之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3-**)的要求。如果是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昼间*m,夜间*4m,在此距离之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3-**)的要求。
******
(